8月——9月,学校进一步完善了校园道路、景观和新建学生公寓命名。命名工作基于学校特色,注重功能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。经集思广益、广泛征求意见,形成了“四园、两路、两苑、一坡、一广场”,即濯清园、素问园、中和园、百草园、弘德路、思贤路、智苑、德苑、崖香坡、成德广场。新增命名完成后,组织宣传部牵头,与监察室、资产办和建设指挥部共同完成了校园新导示牌的制作。作为校园文化建设内容之一,新增命名让全校广大师生员工了解、关注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变化,进一步深化了校园人文内涵,凝练校园底蕴,优化育人环境,丰富了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。
附:新增命名释义
百草园(药用植物园,位于图书馆后山。取义中医药典故:神农氏遍尝百草,宣药疗疾,著《神农本草经》,恩泽万代。)
崖香坡(森林公园,位于综合楼山坡。崖香,中药名,即沉香)。
中和园(坡地公园,位于膳食中心对面。《素问·至真要大论》“寒者热之,热者寒之,……适事为故。”“谨查阴阳所在而调之,以平为期。”以平为期就是致中和、以和为重,达中医之最高境界。《礼记·中庸》:“中者也,天下之大本也;和者也,天下之达道也。致中和,天地位焉,万物育焉。”理解为:一是中医之最高境界。二是中正和谐,天地各在其位,万物各得其所。)
濯清园(湿地公园,位于经适房3、4号楼对面。宋朝·柴随亨《濯清》:“世间何水独流清,惟有箕山此一泓。”)
素问园(休闲公园,位处东教学楼对面。《黄帝内经素问》简称《素问》,是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著作。突出阐发古代的哲学思想,强调人体内外统一的整体观念,从而成为中医基本理论的渊源。命名“素问”,一则强调古代哲学思想,在学校核心位置强调一种和谐统一的整体观念,二则鼓励学生以“素问”之古朴执著之精神追求学习的最高境界。
成德广场(位于药学实训中心与基础实训中心之间。《易·乾》:“君子以成德为行。”明·王守仁《传习录》:“学校之中,惟以成德为事。”理解为教师教书育人,以德为先,成就学生仁德、盛德。)
弘德路(学生宿舍至行知路。学生宿舍命名为“仁苑、义苑、礼苑、智苑、信苑、德苑”, “仁、义、礼、智、信”为五常之道,为做人的起码道德准则,均属道德范畴。故命名弘德路。)
德苑、智苑(学生宿舍5、6号楼。学生宿舍1-4号楼已命名为“仁苑、义苑、礼苑、信苑”, “仁、义、礼、智、信”为五常之道,为做人的起码道德准则,均属道德范畴。故命名智苑、德苑)
思贤路(励志路至图书馆。《论语·里仁》“见贤思齐焉,见不贤而内自省也。”)
懿德路(行知路至德苑、智苑。《诗·大雅·烝民》:“天生烝民,有物有则。民之秉彝,好是懿德。”)
(示范校宣传与推广工作组 供稿)